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那三十個女人呢?腦補一下,一定是一場比《甄嬛傳》還牛的“史詩級宮斗戲”。最近,三十個女人一臺綜藝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火了,姐姐們明爭暗斗的態勢簡直就是現代版的“甄嬛傳”。但有一個人,卻在這個時間搶了三十個姐姐的C位,他就是黃曉明。游走于三十個姐姐之間,一個沒得罪也一個沒偏愛,這樣的“一碗水端平”技術,簡直就是教科書式的“端水大師”。
處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的特質,汽車編輯也有。他們經常要在同一個細分領域的“死敵”之間游走,A級車市場的北京現代菲斯塔和本田思域這對“冤家”,就是汽車編輯常常拿來做文章的對象。今天,我們就化身端水大師,來評判一下這兩臺車的優劣。
菲斯塔“流動的藝術”vs思域“家族的痕跡”
菲斯塔外觀主打的是曲線之美,大家都知道,曲線在設計師眼中是動感的象征,很多極富張力的設計都是以曲線為主的線條,效果可以參考北京大興機場。雖然大興機場是一個龐大的建筑,但在曲線的刻劃下,它變得極具流動感,畫面仿佛可以“動起來”。
同理,菲斯塔的設計也更具動感,我們看到,菲斯塔前臉部分從引擎蓋到日行燈,都是具有弧度的。但這些弧的終點仿佛全部歸于前臉的中心,并且用力量感很強的銳角收尾。這樣一來,就呈現出箭矢一般的視覺沖擊力。
側面和尾部的線條也是如此,腰線和“小尾翼”的弧度利用銳角去做支撐,整體視覺顯得動感并具有張力。這樣的車身線條,賦予了菲斯塔更優雅、靈動的氣質。
而思域是一個歷經十代演變的車型,現如今已然成為本田家族最成熟的車系之一。但也可能是因為太“成熟”,本田不得不考慮思域家族的調性統一。這一代思域的設計師在外觀上動了不少心思,比如橫向拉伸的鍍鉻前隔柵,就有效地讓思域在視覺上降低了高度,使整車有了蓄勢待發的感覺。另外,本田將思域的前大燈進行了“開眼角”的銳化,并在側面營造了溜背的造型。不過尾部稍有遺憾,就是略顯低調的隱藏式排氣,讓它變得相對內斂,不再張揚。
就整體氣質而言,本田照顧了“老粉”的審美需求,與菲斯塔無所保留的年輕化形成了對比,思域也就成了“中庸里面最年輕,年輕里面最中庸”的車型。
菲斯塔“只做同級最快”vs思域“兼顧家用”
菲斯塔在上市之初就將操控和動力放在了首要位置,配有D-CVVT技術的280 TGDi發動機搭配雙離合變速箱,204Ps馬力,7.6秒“破百”,超越思域的8.6秒,成功躋身“7秒俱樂部”。說菲斯塔在動力方面“傲視競品”一點不夸張。
值得一提的是,菲斯塔針對前驅車推頭現象嚴重這個問題,使用了發動機略向后仰的引擎艙布局。發動機位置向后移動,整車重心相應后移,這樣一來,不僅有效抑制了前置前驅車型轉向不足的問題,還加大了前軸在轉向時減振器的支撐力,讓車輛可以更快進行轉向,保證操控。
而思域在動力方面的自信其實源自它的Type-R版本,我們不能否認思域Type-R的能力,但就像寶馬3系不能跟M3相比一樣,普通的思域和Type-R比也非常不合適。更何況低配版的思域用的還是3缸發動機,一個主打動力和操控的車系,我想給3缸發動機打個問號。
不過,就思域的頂配版車型來說,本田在使用了自主研發的變速箱之后,這一代思域的發動機變速箱匹配度得到了提升,如果算上“兼顧老粉絲”這一點,思域的動力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消費者的需求了,但對熱愛駕駛的消費者來說,思域的綜合評分還應該有上升空間。
配置方面,菲斯塔和思域都有ACC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車道偏離預警等常規系統。不過北京現代更具誠意,在菲斯塔上配備了自動遠近光調節、駕駛員疲勞提醒、碰撞預警系統、車道保持和盲區監測等功能。這些配置,思域不曾擁有。
“端水編輯”認為,菲斯塔作為北京現代主打年輕群體的運動車型,不論是在顏值還是在動力配置方面,都更能滿足年輕人的需求。而思域作為本田旗下的老牌車型,兼顧了老粉絲情懷,總體來講,整車略顯中庸。如果用前陣子比較火的詞來形容它們,思域是歷經風雨,逐漸收斂的前浪老大哥,菲斯塔則是踏浪而來,意氣風發的后浪,二者皆有各自的特點,至于選購哪款更優,大家還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來下單,?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