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2023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大會——車載計算系統核心技術發展與產業化推進專題會議在廣州市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A區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電子系統處處長吳國綱出席會議并發表致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溫曉君、如祺出行首席技術官宋德強、納雷科技CEO周坤明、環宇智行創始人/CEO李明、極豆科技副總裁&產品中心總經理陳涵軒、聯友智連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部總監柯智皓、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楊修浩等專家和企業代表出席了研討會。
大會現場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電子系統處處長吳國綱在致辭中就智能網聯汽車的創新發展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希望發揮國內大市場的優勢,形成自主發展路徑和發展路線;第二,希望以實踐為最終目的,將創新的理念、想法轉變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技術和產品;第三,希望產業鏈上下游形成合力,共建產業生態。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溫曉君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溫曉君在接下來的演講環節帶來了“智能座艙產業鏈生態報告”主題演講。溫曉君闡述了智能座艙產業的五個發展趨勢:第一,芯片+軟件成為智能座艙的發力重點;第二,電子電氣架構調整,重塑產業鏈競爭力和話語權;第三,多屏化與大屏化驅動車載屏顯市場空間持續增長;第四,人機交互體驗帶來巨大市場空間,交互方式多模態化成為必然;第五,車聯網助力智能化進程,智能座艙產業將迎來量價齊升。
如祺出行首席技術官宋德強
如祺出行首席技術官宋德強分享了“智能計算推動自動駕駛運營科技平臺商業升級”的主題報告。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實現Robotaxi混合運營的出行平臺,如祺出行采用“城市運營中心+前置站”模式,從有人/無人車混合調度、車輛全局調配等層面全方位提升用戶出行體驗。如祺出行已與多家自動駕駛公司達成合作,充分發揮出行平臺海量數據、場景化優勢,不斷推進自動駕駛運營商業化落地,取得諸多成果。
納雷科技CEO周坤明
納雷科技CEO周坤明帶來“毫米波雷達全面進入4D成像時代”主題演講,詳細介紹了納雷科技新一代4D成像雷達相比傳統毫米波雷達的優勢:成像更清晰、性價比更高、可實現高度檢測、擁有創新VAR技術等,真正實現了軟件定義雷達,一個雷達即可實現多種應用,且成本降低幅度在50%以上。
環宇智行創始人、CEO李明
環宇智行創始人、CEO李明就“全視覺自動駕駛硬件計算平臺的研發和挑戰”這一話題發表觀點。他認為,視覺感知超越激光雷達,并替代其他傳感器的時刻已經來臨。在視覺計算IP進展方面,環宇采用差異化戰略,跳出純算力競賽,和芯原達成戰略合作,基于環宇在自動駕駛算法和主機廠客戶合作的數據積累,加上芯原一站式IP的能力,提供下一代自動駕駛協處理單元,提高自動駕駛算法在更廣泛ODD場景下的效率和效果。
極豆科技副總裁&產品中心總經理陳涵軒
接下來,極豆科技副總裁&產品中心總經理陳涵軒帶來“AI場景引擎驅動智能網聯汽車進入運營時代”主題演講,從多個角度、用多個案例分享了AI場景引擎在汽車數字化運營中起到的關鍵作用。他表示,AI場景引擎基于生態數據,在特定場景下滿足用戶需求,增加行車安全,增強駕駛體驗;分析不同場景下車主的個性化需求,智能推薦相應的服務內容,提升用戶產品體驗及服務收益。
聯友科技智能駕駛產品部總監柯智皓
聯友智連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部總監柯智皓在“智能駕駛的焦慮與信念”主題演講中,著重抒發了自己身處智能駕駛領域的各種“情緒”。面對AI人工智能行業的種種“焦慮”,柯總依然對開發智能駕駛系統充滿信念,根本原因是當前整個智能駕駛系統中用到AI人工智能的地方并不多,如果緊盯AI原理會讓我們感到很焦慮,但若用學科思維看待智能駕駛系統,就會為我們重新贏得信心。
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楊修浩
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楊修浩圍繞“智能車載操作系統的發展趨勢與自主實踐”分享了他的觀點。他認為,智能汽車軟件代碼指數級不斷增長,異構復雜多系統將成為未來主流。于2022年6月量產的東風乘用車“皓極”SUV,采用的正是中瓴智行自主產權睿鈦Raite Hypervissor量產,實現了國產虛擬化系統零的突破。
智能網聯汽車圍繞感知、決策、執行三大環節構建軟硬件系統。車載計算系統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大腦”,既需要處理海量數據和進行復雜的邏輯運算,也需要高效的軟件架構支持應用開發,掌握車載計算系統核心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專題會議上,與會專家從智能座艙、成像雷達、全視覺自動駕駛、AI場景引擎等多角度切入,通過精彩的主題演講,深入探討車載計算系統的核心技術發展及如何實現產業化推進,既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拓寬思路,也體現了廣州作為“智車之城”應迸發出的專業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