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說汽車還是單一的交通工具,那你就out了!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汽車除了能代步,還能給用戶帶來舒適的享受及生活的便利,一款智能、使用方便的智能網聯系統已經成為影響消費者選車的重要因素。

目前,智能網聯已經成為全球車企“必爭之地”,我國也將智能網聯汽車列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縱觀國內汽車行業,比亞迪應該是較早自主研發智能網聯系統的國產企業之一,他們的智能網聯技術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10月25日,在2019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對話企業家環節,比亞迪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表示,開放、生態和差異化專屬場景是智能網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的智能汽車應該是來源于互聯網,賦能于互聯網,來源于生態、來源于場景,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出行方式,應該是車更懂人,而不是開發車讓人去接受,應該是車能懂人。所以,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智能網聯系統會為用戶提供更全方位、更智能化的出行體驗。

提及比亞迪的智能網聯,很多人立刻就會想到他們的DiLink系統。從2018年上市至今,DiLink系統已經進行了30多次的內容升級,不但功能增加、體驗優化,一些用戶的建議,也可以通過OTA得以實現,憑借強大的功能和服務,展現了比亞迪作為智能網聯行業引領者的實力。

比亞迪在智能網聯方面的實力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實力的體現。如果你不相信,我們下面就拿它與同為汽車智能網聯行業引領者的特斯拉進行對比,看誰更勝一籌?

中控大屏是智能網聯系統的載體,它的裝載方式直接影響著智能網聯系統的使用。比亞迪在業內率先推出了旋轉式懸浮超大屏,它可以根據應用程序自適應豎屏及橫屏,實現智能應用適應的顯示效果,并且DiLink系統的智能大屏還有分屏功能,可以一半屏幕為主駕提供導航信息,另一半屏幕為副駕提供娛樂信息,同時滿足了主副駕駛的需要,用戶體驗非常高。而特斯拉采用的是嵌入式中控大屏,由于這種大屏位置處于視線的下方,用戶需要低頭觀看,而且也不能同時為副駕駛提供服務,所以體驗感不如比亞迪好。

說到處理器,大部分人會想到處理器之王——英特爾,不過在移動領域,高通才是老大。比亞迪DiLink系統采用的是高通首款14nm制程的八核心處理器驍龍625,主頻高達2.0GHz,配上3G內存與32G閃存,評測跑出了8萬多分。而特斯拉(以最新的Model 3為例)車機的CPU是英特爾為智能汽車特別打造的Atom A3950處理器,14nm制程四核,主頻有1.6GHz。在硬件最核心的CPU方面,比亞迪DiLink系統的八核高頻處理器明顯要比特斯拉車機系統的四核處理器性能要高,而且也方便以后兼容下載。

image.png

如果你以為現在智能網聯系統還只是應該能做導航、播放音樂等,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比亞迪DiLink系統早已不是簡單的車機系統了,它的安卓系統更強調開放性,隨著安卓系統的OTA更新,加上DiLink系統本身極強的本土化優勢,讓系統更加符合中國用戶的使用要求和習慣。目前,DiLink系統可以兼容100%的手機生態和車機生態,可以兼容上百萬個APP,也就是說用戶手機上的微信、抖音等APP幾乎都可以在比亞迪中控大屏上使用,開車時用戶可以通過車機微信視頻通話和聊天,更可看視頻、刷抖音、K歌、貝瓦兒歌等。而且DiLink系統支持車與手機共享熱點,每月贈送用戶流量,滿足日常使用需求。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車機系統就顯得沒那么開放了,都是廠家統一定制并OTA給用戶,用戶只能按部就班的使用,并沒有自主選擇的機會,而且也不支持視頻通話等功能,使用體驗也就不高了。

語音識別功能是現在智能網聯系統常有的功能,比亞迪DiLink系統也擁有這項功能。用戶喊一句“你好,小迪”就可喚醒語音助手,不用動手,就可開閉空調、升降車窗、開閉導航、調節座椅及調節大燈等,而且系統語音識別率高, 只是說一句“你好,小迪,我有點冷”,系統就會立刻調節空調溫度。而特斯拉語音識別系統還未做到完善,使用起來不是很方便。

比亞迪導航同手機導航功能一樣,可支持駕駛偏好選擇,如目的地搜索并導航、多條線路選擇、躲避擁堵等智能推薦,或是手機下發地址到車機端,特斯拉的地圖功能體驗感較不如意,是由于本地化導致的不足,有待提升。

通過上面內容可以看出,比亞迪的DiLink系統比特斯拉的功能更完善,更先進,也更懂中國用戶,所以說比亞迪引領汽車智能網聯行業一點也不為過。據悉,比亞迪DiLink系統將在多屏、資源整合、無縫接駁等方面進行布局,進而觸發整個汽車生態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