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上行駛的智能網聯汽車自動識別前方危險場景進行預警,無需人工干預可減速停車,避開特殊作業車目標物,這一切如今正在慢慢的變成現實。近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在成立五周年之際成功發布國內首個高速作業車目標物,吸引了數十家主流媒體競相報道。那么,這個目標物到底有什么“厲害”之處,讓我們一起去深入了解一下。
這個目標物長什么樣?
該高速特殊作業車目標物外輪廓尺寸符合GB 1589-2016 標準,1:1還原高速作業車大小,車體廂體顏色符合GB/T 3181-2008規定的YO7中黃色,外置特征體修剪綠籬機懸臂外輪廓尺寸符合 T/CCMA 0105-2020團體標準。
在外觀設計上參考了市面上常見的高速作業車實車外形結構特征、車身底盤結構、側防裝置、信號照明、車身反光標識、導向標志、防水、老化等關鍵元素,以及整車造型設計及相關標準要求,確保目標物開發科學、嚴謹、合理性。同時,該目標物兼容預警防撞緩沖車、高速綠化綜合養護車及養護搶修車三種構造形式,可根據測試場景需求快速切換裝配。
高速作業車(左)與實車(右)對比
這個目標物什么特點?
智能駕駛車輛一般靠紅外視覺傳感器和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對外部環境進行識別感知,該高速作業車目標物外表面仿真圖案使用的材質為進口材料,將其紅外光譜反射屬性與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E-NCAP要求的目標物外表面紅外光譜反射率數據進行對比,兩款布料紅外反射率測試結果幾乎一致。
高速作業車實車 RCS 曲線
高速作業車模型 RCS 曲線
智能駕駛車輛一般匹配77Ghz的毫米波雷達,探測距離達到150M,使用77Ghz毫米波雷達對該目標物與實車進行雷達截面反射屬性RCS對標測試,發現其雷達反射截面RCS值與實車基本一致,符合智能駕駛車輛毫米波雷達對標識別要求。
簡而言之,該目標物無論從智能網聯汽車“視覺”和“雷達”感知方面都和真車基本一致,可最大程度模擬實車場景,真實還原現實,提高測試真實性和可靠度。
除此之外,該目標物采用拼接組合方式,可30分鐘內快速搭建,其結構可靠,可滿足試驗車80km/h碰撞可靠性要求,在滿足靜態測試要求的同時還兼容動態拖拽式測試要求,功能極其實用。
這個目標物有什么用?
由于高速公路養護施工作業的影響,施工路段通行車道數減少,通行能力下降,施工人員、施工機械和作業區來往的車輛構成了一個危險的環境,給養護施工作業區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容易引發交通事故,而搭載智能駕駛功能的車輛卻由于缺乏在該場景實際測試用例下的測試驗證,導致類似的事故頻發。
封閉車道臨時作業場景測試場系統構架示意圖
為解決此類問題,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基于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臨時養護作業場景的測試場及交通流特征,提供了一種基于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臨時養護作業場景的智能駕駛車輛預期功能安全測試方法和測試場,主要測試智能駕駛車輛對高速特殊作業車及相關場景的識別及響應的能力,助力智能駕駛系統開發企業降低安全風險。
實車測試過程
該目標物和高速作業車場景工況均為國內行業首創,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發空白,對于豐富預期功能安全場景庫、完善預期功能安全測試與評價體系規范,推進中國的測試驗證體系和能力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這個目標物如何應用?
去年7月15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啟用了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及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指定的全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預期功能安全測試基地,從而開啟了包括雨霧塵光、高速臨時養護作業場景在內的“智車信心度(C-IAC)”測試驗證。
下一步,測試區將基于該高速作業車目標物,研究和發布智車信心度高速公路相關測試場景,針對高速場景推出新的測試評價體系,助力企業優化功能設計。
防撞緩沖車的識別與響應場景示意圖
與此同時,測試區4月份申報的《智能網聯汽車信心度測試規范》也已順利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自愿性認證備案,隨著服務范圍越來越廣,未來測試區將通過測評為測試企業發放認證證書,開展智車信心度認證服務,幫助車企提升品牌影響力。
未來,測試區將繼續深耕“智能網聯”,加快國檢中心建設,打造封閉、半封閉、開放道路測試“三大基礎測試平臺”,推進智能整車實驗室、智能零部件實驗室、虛實仿真實驗室以及V2X與信息安全實驗室建設,為長沙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貢獻更大力量,為全國智能網聯產業發展貢獻先進經驗、發揮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