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的上海車展上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車企將智能化作為新車型最大的賣點或展臺最大的亮點。從自動駕駛到智能座艙,從操作系統到車云互聯,各大品牌都拿出了自己最新且最前沿的技術亮相車展,越來越多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創新產品開始走入市場。看來汽車智能化競速賽已經開啟,行業即將迎來汽車智能化蓬勃發展的關鍵窗口期。
這次車展,AITO問界就不甘示弱,攜旗下全系產品悉數亮相,其中AITO問界M5系列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版剛于車展前日正式發布。作為由華為深度賦能的AITO問界,無疑是智慧出行領域的標桿品牌,其搭載的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和鴻蒙智能座艙3.0也備受矚目。
現如今,普通車型的智能駕駛往往過度依賴高精地圖。誠然,高精地圖優點很多,但就是難以保證一個“新鮮度”。尤其對于千變萬化的國內道路來說,高精地圖的數據采集是一個噩夢。同時,其成本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搭載HUAWEI ADS 2.0的問界M5智駕版便摒棄了高精地圖,將智能駕駛系統的側重點放在“感知”上面。
HUAWEI ADS 2.0,讓汽車駕駛更安全
“重感知輕地圖”的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讓人駕更安全,智駕更舒心,泊車更省心。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問界,由激光、毫米波、機器視覺和超聲波構成的多傳感器融合感知系統,包括1個頂置激光雷達、3個毫米波雷達、11顆高清攝像頭及12個超聲波雷達,實現對動靜態目標含不規則物體的感知,優秀的硬件配置確保問界M5智駕版能“看得清”。
同時,在融合感知BEV(Bird Eye View鳥瞰圖)網絡識別白名單障礙物基礎上,華為業界首創GOD(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通用障礙物檢測)網絡,能識別白名單之外的多種物體,感知真實物理世界,實現車“看得懂物”。另外,基于多傳感融合感知系統,結合道路預測神經網絡能實現交通要素關聯、道路結構拓撲推理、導航地圖與現實道路匹配,又實現了車“看得懂路”。
此外,華為的硬核科技不僅讓車“看得清”“看得懂”,還能讓汽車像“老司機”一樣“開得好”。比如,在旁邊車道對方來車眩目、駕駛員視野受阻的情況下,它能夠精準識別鬼探頭,緊急剎停避險,避免事故發生;匯入匯出匝道時,它可以精準預判右方車輛超車、左側車輛從后方駛來等情況,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并道動作;遇到水馬侵占車道、緩慢行駛的異形大車、明暗交替的隧道等眾多場景,它亦能精準感知并自主決策,提前采取動作進行繞行、減速或避險。
鴻蒙智能座艙3.0,讓車成為第二個”家”
得益于華為在智能手機、智慧屏等產品在HarmonyOS上的豐富經驗,讓華為過去數十年間積累的經驗有了用武之地。將成熟的硬核科技帶入智能座艙領域,華為在人、車機、智能設備的互聯以及車機系統的流暢度等方面都做到了最優。
此次鴻蒙智能座艙3.0被譽為業界最先進、最智能、最好用的智能座艙。它在此前的基礎上做了一次全面升級,包括在用戶交互、智慧互聯、情景智能和安全隱私等方面的功能煥新升級,并帶來了例如HUD高度自適應調節、超級桌面、PC協同、智慧尋車、小藝提醒、小藝免喚醒等功能,操作簡單的同時體驗又極致流暢。
問界M5智駕版在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和鴻蒙智能座艙3.0的“雙智天花板”硬核實力,在車展上占盡風頭。相信這款車型的推出,將為用戶帶來更加出色的智駕和座艙體驗,推動高階智能駕駛朝向全新方向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