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安徽省代表團召開全體會議,討論黨的十九大報告。十九大代表、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參加會議,并結合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態勢,暢談“一帶一路”帶來的新機遇,以及江淮汽車響應“一帶一路”的實踐與思考。《安徽新聞聯播》對此進行了報道。
安進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全方位展示了黨和國家五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明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提出了新目標、新思想、新方略、新舉措,舉旗定向,鼓舞人心。報告在全球大格局下勾畫設想,體現了中國抱負,特別是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宏偉戰略讓我們江汽集團這樣已經開始國際化布局的國有企業,進一步堅定了“走出去”的信心和決心,在共享新機遇的進程中向世界展示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一帶一路”為中國汽車產業帶來的新機遇
產業開放發展的“新航標”與“新藍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各異,經濟互補性強,有巨大的市場體量和開發潛力,是中國汽車產業新的“藍海”。“一帶一路”所倡導的“五通”,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為中國汽車產業“走出去”提供了總體規劃和指導,指明和堅定了前行的方向。
產業優勢轉化的“主通道”與“快車道”。中國汽車產業的產品、技術和制造優勢可以緊密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作為最具帶動效應和國際化效應的產業,汽車產業也為交通、能源、金融、服務等關聯產業創造新機遇,鋪墊“主通道”,打通“快車道”。
產業創新變革的“原動力”與“牽引力”。中國汽車產業積累了豐富的產業資源、先進的技術水平、成熟的管理經驗,具備面向世界開放合作的“原動力”。“一帶一路”將促進產業資源的不斷優化配置,引導產業再轉型和再升級,成為激發產業創新和變革的“牽引力”。
加快中國汽車產業“走出去”步伐
近年來,中國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的汽車商品大幅增長,占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江淮汽車也積極響應與踐行“一帶一路”戰略,現已出口沿線30個國家,年出口量超過4萬輛。作為國家支柱產業的汽車制造業,“一帶一路”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我們要深刻理解、全面貫徹中央“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大局意識、開放意識、合作意識,勇于擔當,敢于作為。
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開放合作
目前西方發達經濟體在全球經濟總量中所占份額不斷下降,發展的可持續性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的產業發展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可能,對西方國家而言不是威脅,而是真正的合作機會,這也是為什么“一帶一路”不僅得到發展中國家而且得到眾多發達國家的歡迎和響應。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項目就是德國傳統汽車和中國新能源汽車合作的首個項目,其技術的協同創新、產業的互補優勢不僅有利于中國汽車產業的創新升級,而且也將為中德汽車企業共同開發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提供更大的空間,為我國汽車產業從引進自主走向全球開放合作提供有效的經驗范式,真正實現“一帶一路”戰略所倡議的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促進產業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著吸引汽車產業資源進入的內生性需求,中國汽車產業要主動作為、把握機遇,加快整車出口和屬地化產能合作。利用好各國工業領域的資源稟賦,完善中國汽車全球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合作發展。目前,江淮汽車在越南、哈薩克斯坦、伊朗和阿爾及利亞等國建立的較大規模的汽車深度組裝和零部件制造企業,成功實現了從產品輸出向資本、技術和管理輸出的轉變。在強化中國汽車企業國際競爭能力的同時,也使得廣大發展中國家分享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
把握“五通機遇”,助推產業升級
習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在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目前,中國制造行業已經取得了“走出去”的重要進展,但仍面臨產業政策、金融、法務、物流等方面的限制。按照黨中央對“一帶一路”構想的頂層設計,政府層面將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產業政策和雙邊多邊經貿安排上制定有利于中國企業屬地化經營的政策,有力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體系性競爭能力,助推產業合作新升級。
堅持協作包容,打造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發展存在不均衡性,可以借鑒中國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避免走彎路。中國汽車及相關產業可以助推其消費和商業模式升級、經營和商業環境改善,逐步實現產業規劃協同和體系兼容,實現產業政策、行政管理、消費水平的共同提升和跨越,幫助沿線國家參與新一輪的國際汽車產業分工過程,實現共同發展。
江淮汽車將繼續緊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一步,符合世界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美好愿景。江淮汽車將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國家戰略為引領,繼續抓住“一帶一路”這一重大的發展機遇,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全面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為推動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