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車之旅自駕游資訊網 -> 自駕 -> 博物
游行楚地,追尋木蘭
2011-07-02 15:58:30 來源:車之旅自駕游資訊網 作者:編輯龍 【大 中 小】
題木蘭,就想到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事。當年木蘭的主戰場是在北疆大漠,但木蘭的故鄉在楚地(今湖北),也就是武漢市北部黃陂縣境內,那里有座木蘭山,還有木蘭草原、木蘭天池。
木蘭山
說木蘭便會說到木蘭山。木蘭山位于武漢市北部,距漢口火車站50公里,主峰海拔582.1米,景區面積78平方公里,為湖北省自然保護小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她東擁木蘭湖、南瞰木蘭川、西挽灄水河、北枕大別山,國土面積78平方公里,是木蘭生態旅游區的龍頭。
解木蘭文化之源還談木蘭山。木蘭山乃千年香火圣地、著名革命搖籃、國家地質公園。木蘭山高壓、超高壓藍片巖變質帶及大量的紅簾石地質遺跡是研究中國中央造山帶的金鑰匙,7.5億年前這里是三葉蟲的故鄉,這里曾經海沸天搖,這里被中外地質專家譽為不可多得的天然地質博物館。春日鳥語花香,夏季云霧繚繞,秋天層林盡染,冬看銀妝素裹。清幽宜人,峰回路轉,佳境薈萃,鬼斧神工,如仙如幻。
木蘭山是木蘭將軍故里,始稱于南齊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大詩人杜牧登木蘭山題寫了千古名句《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木蘭殿、祈嗣頂、棋盤石、木蘭花樹……,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蘊藏著的都是木蘭將軍的最動人傳說、傳承著的都是“忠、孝、勇、烈”的木蘭精神。木蘭山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宗教活動始于隋唐,盛于明清,供奉神像一千余尊,佛道兩教共處一山,全國罕見。木蘭山菩薩應近又應遠。每年來自鄂、豫、皖、湘、贛五省游人香客絡繹不絕,特別是每逢宗教節日,這里更是盛況空前。“秋收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黃麻起義的隊伍上了木蘭山”。這里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后編入紅四方面軍)誕生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李先念、陳少敏、徐海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及劉鄧大軍一縱都曾在這里進行過長期的革命斗爭。毛澤東1955年9月在《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的序言中提及:“湖北黃陂縣有座木蘭山。”“木蘭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別山”。李先念、徐向前、陳再道等革命前輩都曾興然為木蘭山揮毫題詞。
大余灣
木蘭山有名了,木蘭印象絕不僅僅是木蘭山。木蘭山主峰和木蘭山風景區延伸開來大大小小的丘陵本是一個原始整體。原有涉水河分為研子鎮,塔爾鎮等其他幾個鄉鎮,現在合并為木蘭鄉。木蘭鄉旗下的村落帶有濃郁的古典風味(其中大余灣保留得最為完整,現在為國家保護民俗模范村),村子里生活著樸實的人們,鄉村行同樣吸引著全國各地游者前來觀光寫生。
小貼士:
美食:木蘭茶、木蘭純凈水、木蘭蜂蜜、木蘭玉液酒等飲品,葛粉、油面、精武鴨脖等,都是黃陂縣著名的美食。
交通:武廣高鐵,到達武漢后,從武漢客運港乘坐市郊一日游專線車,可從武漢市區到達木蘭各大景區。
Tags:木蘭山 大余灣 木蘭天池 木蘭草原 木蘭文化責任編輯:編輯龍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