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車之旅自駕游資訊網 -> 自駕 -> 環境
生態旅游如何避免破壞環境?
2011-05-19 11:15:11 來源: 作者: 【大 中 小】
一是旅游資源的粗放式開發和盲目利用;二是風景區環境污染嚴重;三是風景區生態環境系統失調。
生態旅游的最終目的,不僅要使旅游業本身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特殊形式的旅游,使人類從大自然中獲取知識,永久、持續地保持全球生態環境原生系統的完整性。因此,要使我國生態旅游業得到可持續發展,筆者建議如下:
首先,制訂科學的發展規劃,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在編制旅游區總體規劃時,必須對旅游區的地質資源、生物資源和涉及環境質量的各類資源進行認真調查,以便針對開展旅游活動帶來的環境損害進行準備,并采取積極措施消除或減少污染源,加強對環境質量的監測。
對生態旅游區合理規劃,必須先要對旅游區內的各類資源進行全面檢查評價,確定生態資源的特色、保護范圍和生態旅游定位。另外,為保證生態旅游環境質量的高品位,旅游區有關建設必須遵循合理布局、重點開發的原則,開發不影響或少影響生態環境的旅游項目,精心設計生態旅游產品,對任何形式有損生態環境的開發行動,必須予以堅決制止。
其次,加強森林公園建設,保護森林資源。隨著森林公園旅游人數的增加,旅游活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必然產生矛盾,從而引起土壤、植被、水質等多方面的環境問題。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加強森林公園建設是保證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再次,強化法制觀念,增強環境意識。要加強環境立法和管理,嚴格遵守《環境保護法》、《森林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與旅游密切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和法規,并針對旅游業對環境影響具有潛在性、持續性和累積性等特點,完善相關規定。
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門應認真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增強法制觀念。如對生態保護區的開發,要根據環境法律規定哪些部分嚴禁開發、哪些部分可以開發,可以開發的要確定開發的規模、開放的季節和可接待的人數等。對侵害自然資源者,加大執法力度,使其承擔相應的民事和刑事責任。
另外,我國在生態旅游的規劃和教育方面很薄弱,旅游業主要以盈利創收為目的,不少旅游區根本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就開始營業。在旅游景點,很少設立宣傳生態意識的宣傳欄,導游的導游詞中也很少觸及生態道德教育內容。要順利開展生態旅游,旅游經營管理者必須對開發和管理地區的生態系統特點非常了解,所有旅游參與者必須具有較高的環境意識,具有生態環境保護的專門知識和正確方法。為此,需要將環境教育和自然知識普及作為生態旅游的核心內容。
Tags:責任編輯:admin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