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杭州合肥海口哈爾濱呼和浩特惠州邯鄲衡陽淮南呼倫貝爾湖州黃山菏澤衡水漢中黃岡黃石懷化鶴壁河源葫蘆島
J濟南金華吉林嘉興錦州濟寧江門揭陽嘉峪關晉中九江晉城焦作酒泉荊州荊門吉安景德鎮濟源佳木斯江陰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古巷中散落的畫具
應該說,很多人知道這首詩,耳熟能背,知道汪倫在桃花潭送別李白,但卻少有人知道李白別后來到了離桃花潭不到二十公里的查濟古村,一連數日瀏覽往返,并揮毫寫下“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千古佳句。
安靜的查濟古村
一座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鱗次櫛比的古民居,莊嚴肅穆的祠堂,巍巍聳立的寶塔,飄逸的涼亭,生命力極其旺盛的古樹,閑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發著古樸典雅氣息的古村落,位于黃山山脈北部的群山之中,太平湖北岸,涇縣、太平及青陽交界處,堪稱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名居群之一。
外籍游人
查濟,“查”念“zhā”,而不是“chá”,因為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查姓的老祖先原來姓姬,名叫姬延,在周朝的時候,封于山東濟陽查地,后來到這里就由姬姓改為查姓。
老屋
自唐宋以來,查氏族人在這里開始建立一系列的家規、家訓及家理。明嘉靖年,查絳又進行了整理,訂立家規十條、家訓十四條和家理五條。而事實上,這些家規、家訓和家理就是查濟的法律,氏族擁有對其成員立法的權利,這種權利具有超越當局法律的效力,在宗教禮儀上,它還具有抗拒法律的效力。今天看來,在查濟,除了居住需要外的民居之外,現存的遺跡主要是祠堂和牌坊,它們都深深地打上了氏族時代里彰顯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
在溪邊洗衣服的當地居民
“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祠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這是明朝時,村人查絳所描繪的查濟村情景。據介紹,查濟村鼎盛在明清,當時人口越來越多,逐步向外發展,延伸到15里以外。
寫生的學生
在明朝時,村莊就有了相當完整的規劃,民房、廟宇、祠堂、樓塔、水系,全按規劃建設。每戶人家幾乎都前庭后院,臨水而居。
老巷子
因此,查絳又深情地寫道:“武陵深處是誰家,隔河兩岸共一查。漁郎不怕漏消息,相約明年看桃花。”
俯瞰古村的屋舍
在查濟,素有“奇葩三雕,交相輝映”之說。三雕就是用在建筑上的木雕、磚雕和石雕。在查濟的民居、祠堂、牌坊、橋梁、墓室等建筑上,處處散落著三雕的身影,或優雅,或雄渾,或繁復,姿態各異,美輪美奐。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對于生活物件的講究,建造時的敬業精神,一種對于美的不懈的追逐。
這里的生活依舊古樸
有人評價說,它破敗頹廢的滄桑之美,能讓人看見中國鄉村時代輝煌的歷史。當然,可能現在少有人對此興趣,所以即使在清明假期,這里卻少有黃金周的那邊擁擠與喧鬧,依舊一貫其古樸以及寧靜。
“福”
有人說查濟是一個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歲月的浸潤使它變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環繞著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煉千年的珍寶。也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位恬淡隱忍的老者,他虛懷若谷,敦厚古樸,不與世俗爭鋒,怡然自得。
大戶人家的擺飾
在查濟,祠堂眾多,因為所在之地查姓人群非常龐大,據說在極盛的明末清初號稱有十萬人口之巨,查姓人從一千三百余年前開始繁衍生息,支系叢生,一旦某一支系發達(無外乎中舉、進士及第、做官、封誥、發財等),后人就會建祠堂以光宗耀祖、鞭策后人。
這里也為無數美術家提供了無窮盡的創作靈感,許多著名的美術家常年在此居住進行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