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杭古道”西起安徽績溪縣伏嶺鎮,東至浙江臨安市清涼峰鎮,全長約五十余里,是古時連接安徽和杭州的重要交通紐帶,是繼我國“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后的第三條著名古道,在過去的千百年里一直是徽商往杭州販運鹽、茶、山貨的一條重要通道。據史料記載,這條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古徽州由于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注定了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機,故有“無徽不成市、無績不成街”的說法。徽商多是小本起家,尤其吃苦耐勞,所以絕大部分徽商出行選擇的是乘船或徒步,當年的徽杭古道正是徽商們走出故鄉,前往經濟更繁榮的滬、杭地區的必經之路。
“徽杭古道”沿線旅游資源豐富,沿途可見山勢險峻,奇峰林立,溪流奔瀉。走在徽杭古道上,通天的石梯穿入云端;幽深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道旁的石頭苔痕累累。徽杭古道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績溪縣境內的盤山石階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華所在。目前徽杭古道已被旅游業界評為“中國十大徒步古道”之一。
“人在驢途”一行十五人,十月二日晚搭乘2521次列車,歷時七小時(列車晚點,正點五個半小時),三日凌晨五點多到達安徽績溪縣車站。全體人員在站前小廣場稍事休整,早餐后乘上開往魚川的中巴,經過一小時的山路,終于抵達伏嶺鎮魚川的安徽段古道入口。